在泥土里学会耕耘
编辑:
2023-02-04 10:18:44

绘制、剪裁、打孔……劳动课上,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二年级学生动手制作“卡通版”的皮影人物。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学生的巧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皮影人物。学生不但在体验中提高动手技能,还感受到皮影戏的魅力,乐在其中。


【资料图】

为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龙岗区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贯通全学段、全学科。龙岗区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现已建成具有龙岗特色的校内校外结合、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多样、体制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学生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验生活,在指尖上打开大千世界。

劳动课成学校跨学科融合的重要试验田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劳动课上,麓城外国语小学五年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小满节气食枇杷的习俗。他们查阅资料,制作枇杷罐头。学校其他年级学生结合小满时节食苦菊、养桑蚕等习俗,制作苦菊沙拉,用黏土制作蚕宝宝。近年来,麓城外国语小学实施“五育五入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路径。学校深挖二十四节气内涵,开展多元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课程实践活动,现已开发多个特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近年来,龙岗区引导学校“一校一策”,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具体实施方案,开发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区内多所学校推动生态教育、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科创信息等多学科融合,创新开展劳动教育。

学了《竹节人》这篇课文,很多学生希望能制作竹节人这一传统玩具。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语文教师彭丽丽、劳动教师赖润菲联手打磨新课,将劳动、语文两门课很多知识相融合,带领学校六年级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小报和功夫竹节人。

“劳动教育应充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多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龙岗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该区鼓励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将“劳动价值”化成“无声之雨”,滋润学校课程体系的“七色花”。

师资扩量提质夯实劳动教育大厦基石

洗布、扎花、染布……在劳动教师陈思元和家长王玉琼指导下,龙岗区扬美实验学校学生学习扎染工艺,让一朵朵“艺术之花”在染布上绽放。

劳动师资紧缺,曾是龙岗区扬美实验学校开展劳动课的难题。学校不仅鼓励教师自愿报名,还主动了解教职工、家长的特长。“本草药廊”劳动课程就通过招募,吸引对中草药感兴趣的语文教师、饭堂职工等加入。

“多样化、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开展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关键资源。我区着力扩量提质,夯实劳动教育大厦的基石。”龙岗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龙岗区鼓励学校多途径挖潜校内外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着力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经常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我从中学到很多。”龙岗区吉祥小学劳动教师李飞雁的课堂以往理论讲解偏多,而现在更多是让学生们去动手操作。

为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龙岗区教科院成立劳动教育学科中心组,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学科教研体系,打造学校劳动教育专业发展梯队。龙岗区定期开展全区劳动教育任课教师主题研讨、专项培训等,提高劳动教育学科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区内很多学校也成立劳动教育学科教研组,配备好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开展日常教学研讨。

开辟劳动教育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创校之初,我们就在校内空地上开垦出一片农耕园。后来,我们把教学楼楼顶空间打造成了‘天台农耕园’。学校还有一楼的农耕体验园和探究园,这些园所成为了学生的乐园。”麓城外国语小学校长邬丽萍介绍,学校20多个学生社团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在楼顶的劳动工作坊,开展与农耕相关的项目式学习。

“劳动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上,而这需要劳动教育的场地。”龙岗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龙岗区鼓励学校充分利用廊道等校内场地,开辟种植园等劳动教育空间。区内很多学校还改造升级原有的功能室,配置相应的设备与耗材,建成真实有用、质量保证的特色劳动实践教室,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为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劳动教育体验,龙岗区用好社会资源,加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力度,创建一批学校劳动教育基地。部分学校利用校园周围的土地,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不仅如此,龙岗区鼓励学校与所在社区共建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区内很多学校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足迹越走越宽广。因劳动教育成效突出,麓城外国语小学和清林径实验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04日第3版 

作者:通讯员 连燕纯 杨凡 本报记者 刘盾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排行
热门资讯